close

還記得在復原初期,偶爾 幾個輾轉難眠的夜晚,總會不停的問自己

「為什麼要…?」「假如沒有…會不會…?」「如果我現在在美國……」

好多好多的假設問題,但就跟國中學英文文法一樣---假設語態,與過去事實相反。

是啊,木已成舟,腳上的石膏與繃帶就是最殘酷的現實…

 

 

12/17/2016 是我在丹佛滑雪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。同時 也是我受傷的那一天。

依然記得那天在受傷前,滑雪時我也跌倒了很多次,

每一次都能站起來拍拍屁股跟大家說,我ok,繼續走

或是嚷嚷著這條雪道還有多長,多久才能到終點?

最後一次的跌倒,是因為自己覺得無法控制速度,所以決定 自己先跌倒

或許是因為下坡速度快 也或許是因為雪面夾雜很多石頭凹凹凸凸

又或者是單純施力不當,總之最後這一摔,雪板離開了雪鞋,整個人滾兩圈,臉朝地面。

膝蓋的疼痛感來的很快,當下完全爬不起來就知道完蛋出事了。

 

12/21/2016 回到台灣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直奔醫院檢查,

先是照了X光,再照了核磁共振(MRI)

由於我的骨折面比較特別,一般的X光片非常容易被忽略 難以察覺,

前兩個醫生只看X光片也認為是韌帶受傷,直到隔天轉診至榮總運動傷害科/ 馬筱笠主任

馬主任看到了MRI影像後才發現,原來是膝蓋脛骨平台塌陷性骨折

簡單來說,就是膝蓋關節處的骨頭碎掉塌下去,

消息來得太突然也太快,當時只想著快點快速解決這件事然後回美國,

所以立刻請醫生安排病房及開刀時間,

很幸運的當天就有病房可以入住,並安排隔天12/23 開刀

原以為開刀之後就會立馬好,沒想到隔天麻醉退之後發現,

因為受傷位置的關係,石膏從膝蓋上方打到腳底板,動也動不了!

(後來想想好險受傷在冬天而且不是打全包式石膏,所以比較不會過敏或是癢)

住院的那幾天,馬醫師每天早上都親自來巡病房,

主要是說明手術情形,檢視傷口狀況。

在醫院待了五天後出院,回到家正式開始一連串的適應及修養...

 

⇝ 12/26/2016 ~ 01/09/2017 術後前兩週

一開始要適應石膏腳的重量,也要學習拐杖的使用,

因為石膏腳完全不能踩地受力,即便走一小步,都是個挑戰

術後第二週01/09/2017 也是第一次的回診,

記得當時出門時間要花上15分鐘(平常3分鐘)

這次回診一樣是照x光片,並確認傷口癒合情況以及拆線,

不過我手術使用的是腸腺,就跳過拆線這個步驟了。

 

⇝ 01/10/2017 ~ 01/23.2017 術後3-4週

幾乎可以說是關在家裡快一個月,出院後除了第一次的回診,

就再也沒有出門過,這段期間也是努力的在適應拐杖生活

(回想起來,好像是我當時適應得太慢了)

01/23 是第二次的回診,在去之前有預料到可能是這天拆石膏,

原以為會很高興,沒想到當醫生真的說出:「石膏可以拆了」

我心裡卻害怕的不得了... 跟醫生討論後決定

--- 白天拆石膏開始復健,晚上再綁石膏 

(我的石膏是石膏板並用彈性繃帶綁起來)

並且在下一次02/20回診時,膝蓋彎曲要練到90度

 

⇝ 01/23/2017 ~ 02/06/2017 術後5-6週

拆石膏後,又是另一個幻想的破滅,

本以為拆石膏後,努力復健就可以早日變回正常人,

殊不知!!!

打了一個月的石膏腳,膝蓋彎曲角度趨近於0!!!

想到醫生開的菜單是下個月要練到90度,而我現在只有不到5度...

面對這慘到不行的狀況,除了找復健師朋友給建議在家復健外,

也立刻Google各種復健診所(之後會有 主觀的 復健診所詳細比較

每天照三餐的練習角度彎曲

 

⇝ 02/07/2017 ~ 02/20/2017 術後7-8週

扎實的復健,可以說是從這時候才開始,

因為拆石膏後沒多久就遇到農曆過年,

各大醫院及復健診所都開始休假...

02/07 是我第一次前往振興醫院做復健,治療師暸解了一下狀況後,

開始帶我做一些墊上活動,算是拉拉筋為之後做準備

在勤奮的練習下,02/20回診時角度已達到90度,

正當自己對這進度還算滿意時,醫生丟出了另一個震撼彈...

「腳可以開始練習踩地負重,還有丟掉柺杖了」

 

仔細寫下來發現文章落落長,決定在這邊畫一個停損點

下一篇文章則是從開始踏地負重的復健開始

 

 

 

 

So many people told me "Don't hurt yourself", but I still did it. Even worse, I hurt myself badly...

-S

arrow
arrow

    Sand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